輕燒氧化鎂被俗稱輕燒粉、輕燒氧鎂,亦被叫做苛性氧化鎂,常以白色、淡黃色的形狀呈現。 輕燒鎂粉
菱鎂石制備鎂砂的工藝流程主要有兩種,他們分別是一步煅燒法和二步煅燒法,而二步煅燒的中間產物正是輕燒氧化鎂粉,具體的流程如下:
(1)一步煅燒法工藝流程:原料(有要求的菱鎂石)→煅燒(在回轉窯或者豎窯內使用焦炭,在不同溫度下煅燒)→不同級別鎂粉
(2)二步煅燒法工藝流程:原料(有要求的菱鎂石)→輕燒(懸浮焙燒窯,回轉窯,反射爐或者沸騰爐內,使用無灰燃料,在不同溫度下煅燒)→細磨(粒度越細,鎂粉的純度越高)→二次煅燒(在豎窯或者回轉窯內,煅燒,在不同溫度下)→不同級別鎂粉
二步煅燒是在研究原子能的氧化物增濃作用的過程中受到啟示,從而擴展出的煅燒法。一普遍是為求某種化學反應或是將原料的反應活性得到提升。第二步則是為了讓密度和顯微結構達到預想狀態達成燒結過程。二的燒結原理是讓死燒系固相反應,從而擴大其體積。在死燒溫度方面,相比一步法二步煅燒可以將溫度降低100~200℃,且有較高的鎂砂體積密度。二步煅燒工藝的優勢是可以將燒成溫度降低,讓純鎂砂得到與礦物相組成的體積和密度狀態,但相比下卻多出了大約50%的燃料消耗。
在輕燒氧化鎂的生產和應用當中,比表面積、活性度及晶粒尺寸等這些都是衡量輕燒氧化鎂質量優良的重要指標,一般從這幾個方面作出綜合評價。
(1)比表面積
比表面積是根據BET吸附理論,計算出每克輕燒氧化鎂粉具有的表面積的總和,通常用吸附氮的方法來進行測量。原料的粒度與輕燒氧化鎂的比表面積有直接影響,然而,輕燒氧化鎂的活性表面又與粒度、活性以及MgO的細磨方式等都有關系。比如說,在環境項目當中,一般情況下只要求6~20mm這樣的粒度,就可以保證比表面積在10~60m2/g。
(2)活性度
一般選用檸檬酸水化法來測量輕燒氧化鎂粉的活性度。活性是是指輕燒氧化鎂與標準酸溶液的反應時間,是檢測氧化鎂反應活性的重要指標。影響輕燒氧化鎂活性的因素有肯多,其中包括:惰性化合物的含量、溫度的變化情況、時間、菱鎂石的粒度以及產物MgO的粒度等。
(3)晶粒尺寸
晶粒尺寸即表示輕燒氧化鎂粉晶形的大小,晶粒尺寸越小,說明活性越高。煅燒溫度過高,晶粒增大,活性減小。